【牢记嘱托 奋进先行】
2003年6月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拉开了引领中国乡村振兴的“万千蝶变”。二十年来,这项生态富民工程实现了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体育也成为这项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夯实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村体育文化生活,助力乡村发展。
如何更好发挥体育功能助力“千万工程”?近年来,浙江因地制宜探索“千万工程”在新时代的多元化体育发展模式,通过闲置农村用地改造,推进农村礼堂建设,举办有当地特色的品牌赛事,打造接地气的基层“体育+”IP项目等举措,促进当地体育事业发展,有力推动乡村体育建设。
在加快推动乡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够为村民提供便利且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又能够完善乡村配套设施。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由废弃矿山,成为远近闻名的露营旅游地;杭州良渚街道新港村新建的两个标准室外足球场,2000平方米波浪道场地以及篮球场,不仅满足村民们的运动需求,还举办多种潮流体育活动。
与此同时,浙江还围绕体育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解锁乡村共富密码。浦江县杭坪镇、天台县后岸村把好山好水打造成天然运动场,把游客培育成了“运动员”,乡村因此旺了人气、聚了财气。各地火爆开展的乡村篮球赛、山地露营等运动休闲项目,不仅为带来了流量,更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统计,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比上年增长6.6%。
体育推动“千万工程”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为建设体育强国、高水平建设体育强省、健康中国提供了样板,更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的体育动力,进一步推动浙江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余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