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中国足球的青训看成一个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塔基则是校园足球。如何构建足球金字塔的塔基?在杭州市滨江区,校园足球改革探索已经进入第8年,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给出了一种答案。
“普及+精英培训”
双轨探索
二十多年前,浙江被称为“足球沙漠”,而滨江区更是一片足球“荒土”。2016年6月8日,滨江区政府牵头与省黄龙体育中心绿鹰足球俱乐部全线战略合作,进行统一规划与全覆盖培养,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不同于借鉴欧洲俱乐部建制的恒大模式,精英化培育的万达模式等,滨江区选择了一条“普及+精英培训双轨制”的校园足球模式。
自2016年开启“滨江模式”以来,该区校园足球成绩突飞猛进——2021年,江南实验学校拿到了“市长杯”乙组冠军。今年,江南实验学校还获得了全国体校杯U15第五名,省青少年足球联赛U15冠军,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一系列成绩,也让江南实验的足球小将们获得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将在这个月底前往西班牙参加足球训练营。
为何选择了“普及+精英培训双轨制”的道路?在滨江,足球是有着“快乐”“成长”“友爱”“互助”元素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手段。对于学校而言,校园足球不是任务,而是学校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不少学校都坚持“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理念,还明确了学校每周必须开设一节足球课。江南实验的体育老师金森告诉记者,除了校队的球员们,学校的每个孩子都会上足球课,都会踢球。
“培育校园足球,顶层设计很重要,足球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自强奋进精神的绝佳载体。”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江在足球课程建设和文化营造基础上,以足球普及为主,再进行精英化教育。这种模式既有“上课”功能,又有“训练”功能,体教实现深度融合。
目前,滨江区的足球定点学校从最初的三所发展至二十多所,组建了各年龄段的男女区队8支、预备队8支,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初中,中小学共有足球运动员近4000人,日常专业训练的注册精英球员400多人。
不仅如此,滨江区的中小学全区参与足球专项培训教师超1000人次,41名体育教师取得足球裁判证,其中一级以上裁判员9名;外聘68名专业足球教练进入校园任教,其中欧足联A级教练员4名、欧足联B级教练员2名、亚足联B级教练员3名,这也让校园足球的水平和氛围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新破解
足球12岁问题
足球12岁的问题,是校园足球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即孩子在12岁小升初阶段会面临学业压力与足球训练的矛盾,有不少孩子因此放弃了足球。
(下转3版)
(上接1版)
目前,江南实验在保证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利用每天放学之后、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训练。另外, 让更多孩子继续踢球,学校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六年级下就做好足球训练的衔接。队员每周可以在小学训练3天,在中学训练2天,提前适应中学的训练。
而为了真正解决家长们的对于孩子踢球的后顾之忧,江南实验学校与杭城多所高中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足球队员提供升学的绿色通道。高中招生时,对学校足球队员给予优先考虑、政策倾斜等。同时,学校也积极邀请高中足球教练来学校为队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近年来,江南实验(初中部)足球队已经有近百名队员以足球特长生成功输送进入杭州市前八所重点高中,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幼-小-初-高完整校园足球链的区域。校长金晓东骄傲地介绍,2023年,杭二中的叶楚恒凭借优异的综合成绩进入同济大学。“这也是足球特长生的‘天花板’大学,他就是一路从我们学校以足球特长生的身份上去的,现在踢进了985。”此外,也有不少江南实验的孩子高考被浙江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从最初缺乏专业师资和稳健体系的‘平地’,到现在每名足球队员都有自己的专属档案,江南实验只是滨江区校园足球的缩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易龙吟 高玲玲